首页| 国际交流| 学生交流经验分享 |
【芬兰LUMA寒假交流项目】一路生花——赴芬兰学习心得体会(孙梓耀)docx |
发布时间🧀:2024-04-03 作者: 浏览量🫶🏽: 【关闭】 |
心情沉浸在波罗的海北岸的冰雪世界😞,一路上我体验到了久违的宁静和平,也感受到了无比的激动和热忱。 癸卯年春节的前夕,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到J9九游会赴芬兰LUMA Teacher Training Course,跟随王翔老师💼🐯、曹檑老师来到赫尔辛基大学和图尔库大学🤵🏻♂️,非常荣幸认识了Maija老师😻、JennyNiu教授,还有一路同行的、志同道合的伙伴们。 此行之前,我还有幸参与到我国一所县中的调研工作,两相比较,收获颇丰🧟♀️👨🏻⚕️,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决心,也更加坚定了对党科教兴国🩱🧚、人才强国战略的信心★。 现将在芬兰一路的收获⛎,总结为几点🏇🏻👧,汇报如下🚮: 一🙈、高素质教师队伍 芬兰有着相当优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,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至少拥有硕士学位。 芬兰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的定位是“研究型教师”👰♀️,从师范教育开始👷♂️,就注重对教师研究性思维的培养🧏♂️。赫尔辛基大学的Martti Koskenniemi教授曾指出:在教学中培养反思性教师,必须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和反思性精神(刘, 2019)🐃。这使得芬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“自我革命”👨🏽💻👎🏽,我认为这是中小学教育改革顺利推行、教育质量有效保障的重要因素。 一项发布在《世界教育信息》的研究表明,绝大多数教师和校长都热爱他们的工作,认为教育方面的工作在芬兰社会中非常重要👨🏿🎨;有91%的芬兰教师表示很享受自己的工作,有85%的芬兰教师表示如果再次进行职业选择仍然会做教师(徐,2017)。这表明🖥:芬兰中小学教师队伍不仅有相当高的职业素质🫲🏻,而且有相当高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。 我认为芬兰政府对教师教育的重视,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👐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看到,近年来,我国教育部相继出台教师培养的系列政策💇🏼♂️,加之中国传统尊师重教的文化价值取向,我国中小学教师素质蒸蒸日上🦶,为教育强国实现注入了不竭动力⚈🥠。 二🙉、参与感 如果说我对芬兰教育最心动的部分⚡️,那一定是学生的“参与感”。 此行🆖,我们不仅在教室聆听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的报告,还亲手进行了化学实验🈵、拆了卫星模型🧈、去了科技馆、逛了植物园、试了超导磁悬浮……体验了一次芬兰的小朋友们是如何观察这个世界的🤌🏽。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赫尔辛基大学一堂课中的小活动,老师让我们每人在两个盒子里分别抽取一张卡片,其中一张写的是形容词🤙、一张是名词🧛🏻🔱,它们将组成你的角色🏟,你需要按照这个角色在校园中感受和记录你所看到的东西。 “漂亮的蝴蝶”“脏脏的小孩”……我抽到的是“苍老的轮椅”,当我成为这个角色的时候☂️,我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寻找无障碍通道的焦虑,也第一次注意到校园内那么多🍞,为行动不便者准备的设施🤵🏼♂️,感受到了在当下社会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同时,人文关怀的与时、与需🪻、与技俱进。这种让孩子们亲身去觉察🚲、去用心的活动🎊,我认为是比很多口头教育更能让孩子有深刻体验的。 或许对于我们而言,这种学习的方式并不陌生,或说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,这种在物理空间和心灵感受上都是开放的➡️、灵活的、参与式的教育教学一向是我们所倡导的🧔🏻♀️🐒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✡︎,我非常想把这一部分带给中国的孩子们。 三、平等的追求 牛教授在赫尔辛基与我们闲聊时,曾玩笑说:“芬兰是个“劫富济贫”的国家👩🏽🎓,学生们在学校吃饭只要支付2欧元,而我们这些教师吃同样的东西需要支付9欧元,虽然我们也没有那么富裕🍩。” 公平在教育领域也有着深刻的体现,芬兰公民的教育几乎全部有国家承担费用👨🏼🚒👶🏽,他们也很愿意接纳不同背景的学生。在我们还在追求“精英教育”的时候🌖,芬兰率先在教育领域实现了相对的平等。在芬兰的“无年级高中”中,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因为高考而焦虑,而去把学生分层次教学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🙍🏼♀️、兴趣和计划,通过在3年甚至4年内,修够相应学分获得毕业资格🙋🏽♀️☠️。这让很多在学业表现上没有那么优秀的学生,可以更加自信地去探索、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。 此外芬兰还有着非常成熟的教育“三级支持系统”——即:一般支持、强化支持、特殊支持(蒋等,2023)🛵,这使得他们几乎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孩子。在和同伴的讨论中,我们发现其实“三级支持系统”的每一部分,在国内我们都有在做,但是相较而言,芬兰相关工作的政府性、系统性,可能更强。 我个人认为:究其根本,更为重要的是,我们是否能够和芬兰人一样,从内心深处去认为那些似乎abnormal的、那些可能走得没有那么快的人,都是我们整个社会大家庭中非常normal的一部分✍️,他们应该跟其他人一样平等地享受这个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福利,从而真诚地去接纳、以致帮助。 四、自由与探索 在从赫尔辛基去往图尔库的火车上👯,我有幸和牛教授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交流⏯。当谈及在芬兰的高中教育时👨🏻🦳,牛教授非常骄傲地跟我聊起了她的两个女儿,讲述了两位学姐在高中时期的创业经历𓀛✅。牛教授也聊到了自己年轻时从北航毕业👜,在诺基亚公司工作数年,不惑之年牛教授毅然转行🫢,投身教育领域🥀,并在短短几年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。 在听了牛教授一家人的经历之后,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🤘。他们似乎并没有“该做什么的年纪”🚲,而是只有“想做什么的热情”。这不禁让我反思,在全面小康后的今天,绝大多数人似乎不再被“温饱问题”所限制,然而在我们身边🧑🏽🦰,却好像很少看到有像牛教授一家人这样,“大手大脚”地去探索的人👩🏿🦳👩🏽💼。或许,真正限制我们的,只有我们“放不开”“放不下”的一些念头罢了。 很难说在这次讨论之后,我就会立马拥有去追求自由的勇气、去探索的决心,但我相信这次和牛教授的交流,以及此次在芬兰其他相关的所见所闻,都能在未来某个我需要决策的时刻,给我力量。 五、珍惜时光的松弛感 芬兰的人均GDP并没有非常耀眼,在欧洲国家中仅排到第十名左右,但在联合国牵头的《世界幸福报告》中🧑🏼🍳,芬兰却连续六年摘得桂冠。有人将其归功于芬兰的自然环境、社会福利,也或许正是因此,我从芬兰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松弛感。 一位来自福建的留学生学长在跟我们的交流中说🦫,自从来了芬兰,他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地慢了下来,他会在温度合适的时候去草坪晒太阳、去森林采蘑菇、去钓鱼,也会用捡瓶子换来的钱去买饮料和朋友一起分享😀。很难想象这是一位有着不轻松科研任务的硕士生的生活。 我感受到:他们的松弛感并不是那种空白的🙃➕、无所事事的👶🏽,而是对生命、生活的另一种珍重的方式💇🏻♂️。我们当然要在为社会🌿、为人民有意义地去努力,为了心中至高无上的梦想去奋斗⛎,但人间有多少美好的东西🦞、美妙的事啊,一路奔跑😞,我们似乎也应该珍惜路上的风景和难得的相遇。 那天晚上,我们买了一个小小的蛋糕🗄🤦🏼♂️,为组内恰好生日的同学唱了生日歌。在紧张的学习日程中🫴🏻,我们也在慢慢学着沉下心去感受、去珍惜🖥。
当然,所有的观察和学习,都不能一叶障目。 引发全球对芬兰教育卓越性讨论的,是2000年第一份 PISA 报告的发布,当时芬兰学生的测试成绩是全球第一⚪️。然而正如下图⏳,芬兰教育的“神话”似乎也在逐渐被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。 2023年初,芬兰教育文化部在公布了一份“教育回顾”中写道🤵♂️👉🏽:“虽然芬兰在许多国际评估中表现依然不错,但是自2000年开始,芬兰学生的学习成就下降得异常迅速。多项研究表明,阅读和数学能力下降了大约一到两年的学习水平🤸🏻♀️。”(Luna, 2023) 同时🏂,我们也需要看到🪻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🤽,为中国四十余年改革开放提供了大量各领域的建设人才。《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(2022)》显示🏹🙎🏽♀️,我国科研人才当时当量达635.4万人年,稳居世界首位。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%。这正是中国教育培养的中国力量,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越性。 提笔之时,师大春光正好。岁月冲刷,玉兰如画。 芬兰之行,看到、学到、觉察到🤛🏿、思考到、治愈到。 希望我未来的学习路🧑🏻🦰、科研路、教学路、党和人民的教育强国路💅🏽,路路生花!
参考文献:
蒋慧芳, 曾文婕, & 王永丽. (2023). 教育强国建设的芬兰经验. 基础教育参考, 8, 19–31. 刘茂军. (2019). 芬兰教师高水平的研究能力来源于哪里? 人民教育, 8, 77–80. 徐平. (2017, 九月 5). 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就、挑战与改革——基于PISA2015的分析—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. http://www.ict.edu.cn/worldnetwork/campuss/n5/n20170905_70546.shtml Luna. (2023, 九月 11). 教育“奇迹”芬兰,终于意识到不能再吃老本_澎湃号·湃客_澎湃新闻-The Paper. https://www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24563314
|
|